同安記憶之珠光青瓷
珠光青瓷:泥與火交融的手工藝術
【配音】
九秋風露越窯開,奪得千峰翠色來。
中國瓷器,源遠流長,品種繁多。
產自同安汀溪窯的珠光青瓷,曾以一抹枇杷黃驚艷了世界,深受日本“茶湯鼻祖”珠光大師的青睞,聲名遠播。
宋元之后,海上絲綢之路沒落,珠光青瓷也榮光不在,燒制技藝一度失傳。
2006年,莊友誼重拾“青瓷”技藝;2011年,他開始復燒珠光青瓷的慢慢長路。
【同期聲】一次又一次用不同含鐵量的陶土逐個試驗。雕塑、注漿、成型、修飾、窯燒等20多道工序,每個環節都很重要。
【采訪】失敗虐我千百遍,我待青瓷如初戀。
【配音】
歷時11個月,200多窯被燒毀,數萬件樣品作廢。復活這抹原始的“枇杷黃”,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。
莊友誼一絲不茍地守候在爐火旁。日月星辰,晝夜輪換,灰灰的泥巴終于在神奇的窯變中復燒出珠光青瓷特有的清雅氣質。
【字幕】枇杷黃、釉色潤。內刻卷草,間飾篦點紋、篦線紋。
【采訪】廈門伴手禮不是只有餡餅,珠光青瓷也應該成為廈門的一張文化名片。
【配音】
淡泊清雅、自由灑脫,這正是同安珠光青瓷的魅力所在。
而莊友誼的熱情像是窯爐里的火焰,把對珠光青瓷工藝的熱愛與傳承,細細揉進泥里,窯烤成器,留給世人慢慢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