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從“等一下要吃什么?”“哪個顏色好?”大到“要做什么工作?”“要念什么科系?”,每次都有“感覺這好,那個好像也不錯”而遲遲做不出決定,當有這樣選擇困難的困擾時,我們可以怎么解決呢?
其實在做決定時,我們都會從個人價值觀、邏輯與情感出發,最后才作出決定,有些人對此可以很果斷,但有些人卻會感到三心二意,遲遲無法決定,反觀那些果斷的人,其實最主要的不同,就是來自“思考模式”!
1:接受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”的事實
這個思維邏輯是,事情往往是二選一,選擇了一個,勢必得舍棄一個,兩個決定一定都各自有好有壞,但你永遠無法想像或是預知結果是什么,所以與其想東想西,不如跟著當下的感覺前進,活在當下,享受自己做的決定吧!
2:多思考不一定是好事
雖說“三思而后行”,行動前多思考是必須的,但這里指的是“不要有過多的思考”,因為想太多往往會造成困擾,而且也可能在你猶豫的過程當中,就錯過了難得的機會!
3:你需要設一個期限
做決定確實要花時間,找資料,跟別人談談或是等待最佳時機,這些都需要時間,但不要永無止境地拖延下去,導致錯過了截止日期,或是透過別人幫你挑了一個其實你沒那么滿意的選項,這也會搞砸所有事情!
4:跟著直覺走
直覺其實就是一種印象或是你可能不完全理解的“預見”,但它可以是一個重要信息來源。直覺與沖動不能混為一談,沖動是為了滿足當下情緒需求,意氣用事的決定,但往往最后都會后悔。
5:不管結果如何,都不要自責
“決定”本來就會參雜著風險,做了錯誤的決定,或是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時,不需要責怪自己或在事后后悔怎么不選擇另一個選項。人生本來就充滿未知數,這也不應該成為當時你做決定時優柔寡斷的理由!